摘要:【大椎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大椎穴歸屬督脈,有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等作用。大椎穴的位置: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大椎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大椎穴的準確位置圖】

  【大椎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取穴方法】首先正坐低頭(當低頭的時候兩個椎骨才能分開,突出的脊凸才能摸得到,頸部最高的點(第七頸椎)下方凹陷處就是大椎穴,就是兩個椎骨之間,上面的是頸椎,下面的是胸椎。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穴位解剖】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有第1肋間后動、靜脈背側支及棘突間靜脈叢;布有第8頸神經后支。

  【穴名解說】

  【大椎穴】Dàzhuī(DU14),經穴名。出《素問。氣府論》。《肘后備急方》作大槌。《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作大顀。屬督脈。三陽、督脈之會。別名:百勞、上杼。

  【穴位含義】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并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

  (1)“大椎穴”。“大”,多也。“椎”,錘擊之器也,此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實而非虛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并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本穴物質一為督脈陶道穴傳來的充足陽氣,二是手足三陽經外散于背部陽面的陽氣,穴內的陽氣充足滿盛如椎般堅實,故名“大椎穴”。

  (2)“百勞穴”。“百”,數量詞,多之意。“勞”,勞作也。百勞名意指穴內氣血為人體的各條陽經上行氣血匯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3)“上杼穴”。“上”,上行也。“杼”,織布的梭子,此指穴內氣血為堅實飽滿之狀。上杼名意指穴內的陽氣為堅實飽滿之狀。理同大椎名解。

  (4)手足三陽及督脈之會。本穴物質為手足三陽經的陽氣及督脈的陽氣匯合而成,故為手足三陽及督脈之會。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堅實飽滿的陽氣。

  【運行規律】循督脈上傳頭頸。

  【功能作用】益氣壯陽。

  【大椎穴位的作用功效】

  1、舒緩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霍亂、嘔吐、風疹、頸椎病、發熱、中暑;

  2、治療面部色斑、粉刺、濕疹、過敏皮膚、黃疸;

  3、治療肩背疼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于治療感冒、瘧疾、頸椎病、痤瘡、小兒舞蹈病等。

  【大椎穴穴位配伍】大椎穴配腰俞穴,有通督行氣,清熱截瘧的作用,主治瘧疾。大椎穴配合谷穴、中沖穴,有解表瀉熱的作用,主治傷寒發熱,頭昏。大椎穴配長強穴,有通調督脈的作用,主治脊背強痛;大椎穴配曲池穴、列缺穴、風門穴主治感冒;大椎穴配后溪穴、間使穴主治瘧疾;大椎穴配肺俞穴治虛損、盜汗、勞熱;大椎穴配間使穴、乳根穴治脾虛發瘧;大椎穴配四花穴治百日咳(雙膈俞穴、雙膽俞穴);大椎穴配曲池穴預防流腦;大椎穴配合谷穴治白血球減少;大椎穴配足三里穴、命門穴提高機體免疫力;大椎穴配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大椎穴配曲池穴、合谷穴瀉熱;大椎穴配腰奇穴、間使穴治癲癇。

  按大椎穴為督脈經穴,作用:主治頭項強痛,咳嗽。氣喘之癥。由于寒氣大多是從大椎處侵入的,因此經常敲打大椎穴也能夠防止風熱感冒的發生。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療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斜刺0.5~1寸;可灸。

  防治感冒:在大椎處刮痧(要刮出痧點)或拔火罐(留罐10分鐘,如有咳嗽可在雙側的肺俞穴加拔火罐);淋浴時也可用水柱沖擊大椎處,水溫需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燙傷局部皮膚為度。附:肺俞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治落枕及頸肩不適:在大椎處涂上紅花油類具治療跌打損傷作用的按摩油,然后拔罐并留罐10分鐘即可。肩部也可加拔幾只火罐則效果更好。

  治粉刺:采用刺血加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針點刺大椎穴,隨即加拔火罐,以出血為度,10分鐘左右起罐。3-5天進行一次治療,可活血通絡、祛毒養顏。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孕婦產前需要注意什麼 這六個臨產前的小知識需要惡補6條經脈、99個穴位的聚集地!按一按,揉一揉,疾病消!(手指按摩)產後想要利于恢復需要避免的事情有哪些清算系統設計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86ubq3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